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,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,厚植家国情怀,丰富教学素材,7月5日至6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赴泰州开展暑期实践研学活动,在红色历史的浸润中,感悟革命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。
钢铁巨舰铭初心,海军精神永传承
在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,思政课教师们登上退役的海军舰艇,近距离感受“三舰一艇”的雄伟英姿。曾驰骋远洋的881洪泽湖号补给舰、我国自主研制的108西宁号导弹驱逐舰、执行过重大任务的515厦门号导弹护卫舰以及274常规动力潜艇,共同构成了一部“流动的海军史诗”。在讲解员带领下,老师们登上舰艇甲板,触摸锈迹斑斑的舰体、探访狭小的水兵舱室、观摩锈蚀的航海仪器,近距离感受海军官兵艰苦卓绝的战斗环境,深刻体会到人民海军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,也更加明晰了新时代赋予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
追溯海军诞生地,铭记峥嵘岁月情
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、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、一段段震撼的影像资料,将教师们带回了1949年人民海军诞生的峥嵘岁月。从渡江战役的炮火中诞生,到在战火硝烟中成长,人民海军在党的领导下,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。通过参观,教师们深入了解了人民海军从泰州白马庙诞生到发展壮大的76年光辉历程,深刻认识到人民海军在维护国家安全、推进强国强军征程中的重要意义。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军史学习,更为思政课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素材。
英雄浩气传千古,不朽精神励后人
教师们走进杨根思纪念馆中,仔细参观了烈士的旧衣物、荣誉证章,认真聆听了“三个不相信”精神——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、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、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感人事迹。教师们被杨根思烈士英勇无畏、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打动,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中,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,传承红色基因。
黄桥战役展雄风,革命薪火永相传
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,教师们沿着历史的足迹,重温了黄桥战役的全过程。1940年,新四军在黄桥地区以少胜多,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,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,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。通过观看实物陈列、场景复原、多媒体演示等,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了新四军将士英勇奋战、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,以及人民群众与新四军血肉相连、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。此次参观让教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,也为思政课教学中关于群众路线、团结奋斗等内容提供了鲜活的例证。参观后,全体思政课教师怀着崇敬的心情,全体党员教师右手举拳,重温入党誓词。
此次暑期实践研学活动,既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挖掘之旅。教师们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契机,把实践中所看、所学、所悟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,创新教学方法,丰富教学内容,讲好红色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努力打造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情怀的思政课堂。(撰稿人:周云、审核人:杨天霞)